儿童听力康复
儿童助听器
实时特惠
实时特惠

助听器选配

当前位置:首页>>儿童听力康复>>

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区别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19年07月12日

人工耳蜗是三类医疗器械,分为外部处理器和植入体两部分,植入体需要手术植入。大概的工作原理是外部处理器接受声音后处理,发射信号到植入体,植入体通过电流直接刺激听神经。”电“刺激,是听到声音的途径。人工耳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替代一个器官的”人工器官“。人工耳蜗是“人工耳”,替代耳朵。

助听器是一个放大器,不过因为听力损失不是线性的,所以目前更多用的是数字式助听器,不是简单放大,而是有的频率损失严重就放大多一些,有的频率损失小就小一点。这样助听器就可以有效补偿听力。还是对声音进行放大处理,通过鼓膜、听骨链、耳蜗、听神经到达大脑,算是耳朵的“增强设备”,外挂。
目前一般认为90分贝以下,助听器可以有效助听。90分贝以上,助听器补偿效果有限,通常建议做人工耳蜗。
不过,什么情况下配助听器,什么情况下做耳蜗还是依据患者本人的实际情况而定。本身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有效范围也不是非常明确。比如70分贝以下,肯定助听器;90分贝以上,一般是耳蜗;但70-90,属于助听器也有效果,在国外一些听力医疗发达地区也可以植入耳蜗,两种选择都行。
在这里介绍两个模式:
1、一只耳朵耳蜗、一只耳朵助听器:这是现在较常见的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用户的选择。双模肯定效果要好。再来说一下双模式(bi-modal)。一侧植入人工耳蜗一侧佩戴助听器,被称作双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非植入耳的残余听力,主要是低频信息,来辅助植入耳的声音感知。一般在进行单侧植入时通常选择较差的一只耳朵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充分利用非植入耳的残余听力。从临床表现来看,保存并利用残余听力有可能提升植入者的言语感知能力,比如汉语声调的识别能力,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率等。我们的大脑有非常强的学习和整合能力,它可以充分利用所有接收到的信息,来进行识别。因此,如何能够为大脑提供更多的有效的信息,是我们需要考虑和研究的。双模式就是这样一种尝试,在耳蜗提供电刺激的同时,再利用助听器提供低频信号的声刺激,有的植入者的感知系统就可以提取和利用这些信息,实现更好的感知效果。比如,有的植入者会明显感觉到,单独戴助听器什么都听不清,但是同时佩戴耳蜗与助听器,会比单独佩戴耳蜗要听得更加清楚。
2、同一只耳朵既有助听器又有耳蜗,另一只耳朵用助听器:这个叫“声电联合”。在人工耳蜗手术中,采用微创手法,保留残余听力,这样同一只耳朵高频用耳蜗、低频用助听器,根据几位国内领军级专家的讲座内容,效果很好。

此外还有耳蜗双侧植入、助听器双侧佩戴等等方式。

 

津购科技提供技术支持